摘要
2025年7月第2周全球医疗器械行业动态汇总一、国内政策与监管动态国家医保局专项行动打击欺诈骗保7月6日,国家医保局公布8起药品追溯码打击欺诈骗保典型案例,通过全国部署应用药品追溯码,强化医保基金监管,维护医 ...
2025年7月第2周全球医疗器械行业动态汇总一、国内政策与监管动态国家医保局专项行动打击欺诈骗保 7月6日,国家医保局公布8起药品追溯码打击欺诈骗保典型案例,通过全国部署应用药品追溯码,强化医保基金监管,维护医疗领域公平竞争环境。 创新医疗器械审批加速 国家药监局发布《优化全生命周期监管支持高端医疗器械创新发展的举措》,提出十项具体措施,包括简化特殊审批流程、完善分类标准、加强上市后监测等,重点支持医用机器人、人工智能医疗器械等高端领域创新。 罕见病诊疗指南更新 7月10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软骨发育不全等86个罕见病病种诊疗指南(2025年版)》,规范罕见病诊疗流程,提升临床诊疗水平。 地方政策支持创新转化 - 福建省:推进医疗器械临床研究成果转化,印发《福建省推进医疗器械临床研究成果转化实施方案》,强化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源头创新。
- 河北省:自8月1日起,规范整合医疗服务价格项目,新增“门诊诊查费(普通门诊)”“住院诊查费(普通)”等35项,取消门诊注射、换药等诊查费。
- 广东省:发布《广东省安宁疗护服务项目指南》,细化症状评估、生存期评估等13项服务内容,推动安宁疗护服务标准化。
二、国际市场与政策动态- 中欧医疗器械贸易博弈
- 欧盟采购壁垒:6月,欧盟宣布依据《国际采购工具》调整公共采购规则,要求成员国在特定医疗设备采购中排除中国产品,影响中国企业年均约25亿美元出口额。
- 中国对等措施:7月6日,中国发布新规,在医疗器械进口采购领域采取对等措施:单一项目预算超4500万元人民币时,欧盟企业(不含在华合资企业)将被排除;非欧盟企业提供自欧进口产品比例不得超合同总金额的50%。
- 市场影响:2024年中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突破1.3万亿元,国产高值耗材市场占有率同比提升6个百分点至38%。新规实施后,非欧盟企业需调整供应链布局,而本土企业迎来高端领域发展窗口期。
- 国际企业动态
- 碧迪公司(BD):因全球政府科研资助削减,特别是美国2月科研拨款缩减,导致科研仪器销售下滑,股价单日跌幅达18.13%,市值蒸发约120亿美元。公司计划加速生产转移至墨西哥和东欧,但需18个月完成产能重构。
- 特斯拉:6月22日在美国启动Robotaxi试点服务,其自动驾驶技术或为医疗转运机器人提供底层支持,拓展医疗器械应用场景。
三、技术创新与产品突破- 高端影像设备
- GE医疗:推出CleaRecon DL技术,通过深度学习算法提升锥形束CT(CBCT)图像质量,消除动脉血流脉动性及对比剂分布变化导致的条纹伪影,覆盖广泛临床场景。
- 联影医疗:作为国内高端影像设备龙头,持续受益国产替代政策,加速技术突破与市场拓展。
- 智能手术机器人
- Cardiawave:公布“Valvosoft®”设备12个月积极结果,治疗重度症状性主动脉瓣狭窄(sSAS)安全有效,91%患者30天内未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持久的临床益处显著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 国内研发进展:截至2024年底,国内已有超150家企业在研或推出智能手术机器人产品,与进口品牌形成直接竞争。
- 脑机接口与神经调控
- Epsilon Medical:EP-01血管内脑电图设备获FDA突破性医疗器械认定,通过颈静脉经皮穿刺进入,以最小侵入性实现高质量脑电图记录,为药物难治性癫痫患者提供创新诊断手段。
- 人形机器人应用: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首批赛项涵盖“介入式脑机接口辅助患肢运动修复”技术,临床试验显示偏瘫患者通过血管内植入设备精准采集脑电信号,成功实现肢体功能恢复。
- 心血管介入器械
- Route 92 Medical:HiPoint再灌注系统获FDA批准,采用0.088英寸超大口径抽吸导管,在血管内中风取栓研究中显示更高血管再通率,推动中风护理技术进步。
四、行业趋势与投资策略国产替代加速 高端领域突破性成果频现,2024年国产高值耗材市场占有率提升至38%,创新型企业加速抢占高端市场。 智能化与跨界融合深化 - AI与医疗器械融合:AI辅助诊断、智能手术机器人等技术推动应用场景扩展,提升医疗服务效率与质量。
- 脑机接口技术:从神经康复到人机交互,拓展医疗器械边界,成为行业新增长点。
监管框架优化 国家药监局通过简化审批流程、完善分类标准、加强上市后监测等措施,为创新提供保障,推动国产器械出海。 全球产业链协同加深 中国企业在高端影像设备、体外诊断领域加速突破,同时通过技术合作与标准互认探索国际市场新机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