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2025年7月第2周全球认证认可动态汇总一、国内核心动态市场监管与行业规范深化资质管理强化: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注销2家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证书,宁夏注销融拓(宁夏)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资质,体现监管部门对 ...
2025年7月第2周全球认证认可动态汇总一、国内核心动态- 市场监管与行业规范深化
- 资质管理强化: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注销2家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证书,宁夏注销融拓(宁夏)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资质,体现监管部门对机构合规性的零容忍态度。
- 标准制定加速: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首个数字水印国家标准 GB/T 45909-2025,由阿里巴巴、阿里云等机构牵头起草,明年1月实施。该标准为AI生成内容标识提供技术支撑,填补国内数字水印领域空白。
- 碳足迹认证推进:市场监管总局、生态环境部、工信部联合印发《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试点目录(第一批)》,在24个地区启动试点,支撑产业绿色化发展。
- 区域活动与创新实践
- 长三角一体化: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举办质量认证服务强企强链强区暨内外贸认证一体化活动,推动区域认证认可资源整合。
- 地方标准统一:潮州市在广东省率先统一智能坐便器认证单元划分标准,破解区域标准差异难题。
- 小微企业扶持:市场监管总局通报2024年“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行动”成果,显示行动显著增强企业竞争力。
- 国际合作与规则对接
- 自贸区经验推广:国务院发布通知,要求复制推广中国(上海)自贸试验区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的试点经验,认证认可领域或迎来制度型开放新举措。
- 国际组织参与:国家认监委加入21个国际认证认可组织,签署15份多边互认协议和151份双边合作协议,提升中国认证的国际话语权。
二、国际核心动态- 全球供应链协同
- 世界认可日主题延伸:国际认可论坛(IAF)和国际实验室认可合作组织(ILAC)将2025年主题定为 “认可:赋能中小企业发展”,强调认可机制对中小企业融入全球经济价值链的作用。中国结合国情提出 “认证认可检验检测:与供应链协同发展”,在第二届中国认证认可大会上发布7项行业标准,包括《能源管理体系 交通运输企业认证要求》,支撑绿色低碳转型。
- 技术性贸易措施
- 欧盟碳关税(CBAM):欧盟正式实施碳边境调节机制,要求进口商品披露碳排放数据。中国认证机构加速构建碳足迹管理体系,批准5家温室气体自愿减排审定核查机构,强化煤电行业碳核查数据质量保障。
- 区域合作深化: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3.0版谈判达成合格评定相关条款,澜湄合作项目中缅老柬合格评定培训在缅甸仰光启幕,推动区域认证认可互认。
- 新兴领域认证突破
- 数字技术认证:区块链技术被应用于检验检测“一站式”数字化服务平台,确保数据安全准确。数字水印国家标准为AI内容真实性认证提供依据。
- 绿色产品认证:全球范围内,6类工业机器人检验检测方法、3项整机安全认证规则发布,推动智能制造领域标准化。
三、趋势分析- 绿色低碳成为核心驱动力
- 国内外碳足迹认证、碳关税应对措施密集出台,认证认可从“质量担保”向“环境责任”延伸,企业需提前布局低碳认证体系。
- 数字化与智能化加速融合
- 区块链、数字水印等技术应用于认证领域,提升数据可信度和追溯能力,推动认证服务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 中小企业国际化需求激增
- 国际认可论坛聚焦中小企业赋能,中国通过内外贸一体化政策、自贸区经验推广,助力企业突破技术性贸易壁垒,拓展全球市场。
- 区域合作与规则对接深化
- 从东盟到澜湄合作,中国通过双多边协议推动认证认可互认,降低区域贸易成本,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