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6日 星期五 | 60秒化妆品质量快报1. FDA发布化妆品禁用成分清单更新- 美国FDA新增5种化学物质至《化妆品禁用与限用成分清单》,包括两种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DEHP、DBP)及三种合成麝香化合物。新规要求企业6个月内完成配方调整,违规产品将面临全美禁售。
2. 欧盟SCCS发布纳米防晒剂安全评估报告- 欧盟消费者安全科学委员会(SCCS)发布最终意见,认定纳米氧化锌(ZnO)在防晒霜中浓度≤25%时安全,但需标注“避免吸入粉末”警示。同时,纳米二氧化钛(TiO₂)因潜在光催化毒性被建议仅限外用涂抹类产品。
3. 中国NMPA通报:某美白面膜非法添加激素- NMPA通报某网红面膜因非法添加糖皮质激素(氯倍他索丙酸酯)被查处。涉事产品导致消费者出现“激素脸”症状(红肿、毛细血管扩张),涉案企业被吊销生产许可证,电商平台永久下架相关品牌。
4. 韩国MFDS推出化妆品成分透明化APP- 韩国食品药品安全部(MFDS)上线“CosmeTruth”APP,消费者扫描产品条形码即可获取全成分表、毒性风险等级(基于EWG标准)及过敏原提示。试点期间,超30%用户因高风险成分预警更换产品。
5. 行业警示:某染发剂因致癌物超标全球召回- 某国际美妆品牌因染发剂中芳香胺类物质(对苯二胺)超标3倍,在欧美、亚洲同步启动召回。涉事批次超50万支,企业被要求提交原料供应链溯源报告,并暂停涉事工厂生产。
6. 澳大利亚TGA修订天然/有机化妆品认证标准- 澳大利亚药监局(TGA)新规要求,宣称“天然”的化妆品中合成成分不得超过5%,“有机”产品需95%以上原料获有机认证。违规使用标签的企业将面临最高50万澳元罚款。
7. 技术突破:AI皮肤检测仪获FDA突破性设备认定- 某AI皮肤分析仪获FDA批准,可通过高光谱成像技术检测化妆品成分的透皮吸收率及潜在刺激性。临床试验显示,其预测敏感肌反应的准确率达92%,可辅助企业优化配方安全性。
8. 全球趋势:微塑料禁用令扩展至化妆品- 加拿大、新西兰宣布2026年起禁止在化妆品中使用直径小于5mm的塑料微珠,欧盟计划将禁令延伸至“可冲洗型”产品(如磨砂膏、洁面乳)。行业预计,天然替代原料(如坚果壳粉、纤维素)需求将激增。
一句话总结:化妆品监管聚焦成分安全与标签真实性,非法添加、纳米材料及微塑料成重点整治对象,AI技术加速安全评估迭代。 (数据来源:FDA、欧盟SCCS、NMPA、韩国MFDS、澳大利亚TGA官网及行业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