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FDA发布膳食补充剂新原料申报加速通道- 美国FDA推出《膳食补充剂新膳食成分(NDI)快速审批计划》,针对基于“传统使用证据+现代毒理学数据”的植物提取物、益生菌等原料,审批周期从180天缩短至90天。新规要求企业提交全流程溯源信息及不良反应监测方案。
2. 欧盟修订食品接触材料迁移限量标准- 欧盟新规(EU 2025/XXX)生效,将塑料食品接触材料中双酚A(BPA)的特定迁移限量从0.05mg/kg降至0.01mg/kg,并新增对全氟和多氟烷基物质(PFAS)的检测要求。企业需在2026年前完成包装材料合规性评估。
3. 中国NMPA通报:某减肥胶囊非法添加西布曲明- NMPA通报某网红减肥保健品因非法添加禁药西布曲明被立案调查。涉事产品通过电商平台销售超10万盒,导致多名消费者出现心悸、肝功能异常。企业负责人被刑事拘留,涉案产品全渠道下架。
4. WHO发布全球食品安全指数报告- WHO《2025年全球食品安全指数》显示,东南亚地区因农药残留超标、微生物污染问题排名下滑。报告特别指出,跨境电商进口食品的标签合规率仅为62%,建议各国加强跨境溯源合作。
5. 日本修订功能性标示食品(FFC)审查标准- 日本消费者厅(CAC)要求FFC产品需提交“双盲对照临床试验”数据以支持功效宣称,并禁止使用“改善免疫力”“延缓衰老”等模糊表述。新规实施后,已有15%的FFC产品因证据不足被撤销许可。
6. 行业警示:某婴幼儿奶粉因阪崎肠杆菌污染全球召回- 某国际乳企因生产车间消毒不彻底,导致多批次婴幼儿配方奶粉检出阪崎肠杆菌,触发全球一级召回。涉事产品涉及20个国家,企业被罚款2.3亿美元,并需升级HACCP体系。
7. 技术突破:区块链溯源技术应用于蜂蜜防伪- 某科技公司联合蜂农协会推出“区块链+光谱分析”蜂蜜溯源系统,通过采集花粉DNA、同位素比值等数据生成唯一“数字指纹”,消费者扫码即可验证产地、采收时间及加工记录。试点地区假蜂蜜投诉量下降80%。
8. 全球趋势:植物基食品标签规范化- 美国、欧盟、澳大利亚同步更新植物基食品标签法规,要求“植物肉”“植物奶”等产品不得使用“模拟”“仿制”等暗示营养等同的词汇,且需明确标注蛋白质、钙等关键营养素与动物源食品的差异。
一句话总结:食品保健品监管趋严,非法添加、微生物污染成重灾区,溯源技术与功效宣称证据化推动行业透明化升级。 (数据来源:FDA、欧盟委员会、NMPA、WHO、日本CAC官网及行业新闻) |